《心理科学进展》
1 引言
2019年初,教育部正式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通知对一流专业建设提出了“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要求,并明确规定,立项建设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专业认证(第三级),可认定为国家一流专业。可见,通过三级专业认证是成为一流专业的必备条件。
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学专业拥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有多门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既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发展,又注重与化工、材料、生命、环境等学科交叉,形成理工融合的特色,依托“985”学科创新平台及诺奖中心(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创新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18年5月,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学专业接受了中俄联合国际专业认证的现场考察,并于2019年1月获得认证合格证书。这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评估中心采用我国的专业认证标准(第三级)开展的首次中外联合化学专业认证,开创了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合作的先河,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此次认证揭开了用中国专家、中国标准、中国模式进行认证的序幕,标志着中国认证模式和认证标准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在准备中俄联合国际专业认证的过程中,我们加深了对认证理念和要求的理解,形成了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2 中俄联合国际专业认证
2.1 联合认证的基本情况
2015年9月举行的中俄签署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中俄联合国际专业认证项目正式启动。中方和俄方的认证机构分别为HEEC (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NCPA (俄罗斯联邦国家公共认证中心)。通过认证的专业将获得中俄双方颁发的证书。由于NCPA是博洛尼亚进程专业认证组织注册机构(EQAR)成员,获得NCPA的认证证书的专业就可登上NCPA的认证名录,可得到整个欧洲高等教育区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认可。
2015年11月,中俄高等教育专业认证首次对罗巴切夫斯基下诺夫哥罗德国立大学的化学类专业群进行了专业认证。2018年5月,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学专业认证是在中国进行的首次中俄联合国际专业认证理科认证。认证期间,共有来自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和俄罗斯国家公共认证中心的领导和专家15人莅临华东理工大学参与认证的现场考核工作。考察期间,专家组通过报告审阅、师生访谈、资料查看、课堂听课、实验室考察等方式,对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并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建议。此次国际专业认证对于专业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质量保障机制,扩大专业乃至学校的国际知名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2 一流本科建设与认证
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认证实施办法(第三级)》,我们认为一流专业建设的理念与专业认证的理念完全相同,都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并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认证理念,全面落实专业综合改革,并从适应度、达成度、满意度、支撑度、保障度5个方面开展一流专业建设和认证准备。
(1) 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
培养方案根据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的理念(图1),要求学校和教师明确学习成果,配合多元化、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挑战,再将成果反馈来改进原有的课程和课程体系设计,即专业建设、学生培养和产出必须形成一个质量保障的闭环。目前,我们的培养目标实行的是5年一大改、每年一小修的制度,根据培养效果、社会需求、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来考查目前的培养方案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毕业生,通过调研获得各方意见,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学院本科教学督查组、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同时也征求和听取行业专家、本专业在校学生以及毕业学生的意见,定期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从而来适应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
(2) 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以培养一流的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毕业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数、理、外语和计算机等公共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实践创新能力,拥有坚实的家国情怀、良好的人文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