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进展》
一般来说,“夹生”通常用在餐饮中,指食物外面已熟,但里面还是生的。我们一般说“夹生”常带有负面的含义,譬如夹生饭。可以说,“夹生干部”即由此推及开来,意指干部在工作中需要具备某项能力却能力不足。
“夹生干部”,通常是指对分管业务不熟悉,工作总是落实不到位的干部。领导对主管的某个领域不熟悉可能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要求的能力不一样。有些岗位可能不需要对管理的各个部门的专业领域都十分熟悉,但需要干部具有管理和协调的能力。因此,“夹生干部”有两种特征:一是该岗位有相应的专业要求。这里面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综合性领导的能力要求。譬如身居某地方的行政长官,对该地区的各个领域均具有领导权,它不要求领导对专业领域都有所了解,除了基本的协调、管理能力之外,还需要对该地方有一定的了解。若某身处贫困地区的领导,却大量举债,在当地大兴土木,显然该领导对当地的情况不甚了解。另一种是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譬如医药卫生、财务管理、法律监管部门等。这些领域的知识均需要长期的训练,“临阵磨枪”不太适合这些部门。如果干部从其他领域调入这些领域,“夹生”的现象就会出现。
二是对岗位既不了解,也不认真学习。“夹生”不可怕,干部进入某个不熟悉的领域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随着职位的升迁,能力提升程度有限,但职位的要求提高很快,干部的能力和岗位总会有不匹配的情况发生。能力暂时跟不上是正常的,但未必是合理的,也就是不能以此为借口让自己的能力“原地踏步”。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能力的条件有二:一方面,承认自己能力的不足,即当调入某个管理岗位时,承认自身专业知识有欠缺。这种情况下,即使能力不足,也可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逐步提升能力水平。另一方面,有学习的意愿,即有内在的动力驱使他们重新学习。对这些干部来说,学习的对象多来自于比自己地位低的下属,他们是否有学习的意愿变得重要起来。
综上所述,所谓“夹生干部”不仅仅是指那些能力不足的干部,更是指那些不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足、不愿意向他者学习以提升自己能力的干部,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擅自运用手中的权力对自己不懂的领域胡乱指挥,直接影响着决策质量高低。
“夹生干部”能力真伪难辨
现如今,“夹生人”现象随处可见,如“夹生”专家、“夹生”富豪等。有些专家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但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给自己编造了许多头衔,夸大了自己的能力;“夹生”富豪也是如此,他们有一定的资产,但并没有达到亿万富豪的级别,需要购买名车、名牌服饰等为自己撑门面。那么“夹生干部”与这些“夹生人”相比,关键区别在于“夹生干部”能力的生熟(或者说真伪)难辨。前面提到的几类“夹生人”,生和熟的区分比较明显。譬如“夹生”富豪,无论外在的修饰多么完美,金钱的多少是一个客观的标准。“夹生”的专家也是如此,支持他们名声的一些证据很容易考证。哪些与他们的真正能力相符的部分,哪些不相符,非常容易辨别。与此相反,“夹生干部”的生和熟的部分很难区分,他们内在的“生”很难被人识破,真实的能力和虚假的能力之间没有截然的区分,在外人看来他们似乎真正具有此类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体现他们“生”的部分是用体现“熟”的部分加以掩饰。心理学术语“光环效应”,即人们对某个人的评价往往从其好的方面开始,以论证其未知的部分。“夹生干部”就是如此,他们为自己制造了许多光环,在光环的映衬下,显得其很有能力,“熟”的部分成功地掩盖了“生”的部分。“熟”的部分有许多评价标准:从职称的角度来说有教授级高工、高级政工师等;从学历的角度来说,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等。这些官员在某地担任官员之后,经过多年的运作会从本单位获得最高级的职称,从高校获取博士学位。更有甚者,他们会与高校合作,担任某个大学的兼职教授甚至是博士生导师。更进一步说,与我们所说的普通人的“夹生”现象不同,这些体现“熟”的标志都是真实的,即无论是职称,还是高校颁发的博士文凭,或是兼职教授、博导证书,都是经过有关部门经过所谓“严格”的程序授予的,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因此,用可信度较高的各种光环掩饰自身能力和水平的不足,是导致生熟难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