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进展》
生老病死是整个自然界发展的规律,随着时间流逝,人体生理机能也在逐渐代谢和老去。衰老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许多人无法接受自己衰老,因此,寻求长生不老的秘诀是从古至今的话题。
古代帝王为寻得长生不老药,一掷千金,如今人们也在研发各类抗衰老的保健和护肤产品。从细胞分裂的角度来说,人类年龄的理论极限是125岁左右。
但是人是社会动物,要考虑社会环境对人类身体和心理的影响,这些也会直接地影响人的寿命。
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也比上个世纪提高很多,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问题的加剧。森林退化、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以及海洋和大气污染等问题,使得目前的生存环境不利于身体健康。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领域不断探索有了新的进展,某些疾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延缓衰老的手段也越来越科学先进。
古代人讲“人活七十古来稀”,对于现代人来说,七十岁只是退休一段时间的年龄,在这样的趋势下,许多国家已经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
当65岁人口占整个国家人口总数的7%时,就标志着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1999年的中国就已经迈入这一阶段。人口老龄化会带来社会问题,年轻人也需要承受赡养老人的巨大压力。
事实上,并不是年龄越大越幸福,当人步入老年生活的时候,身体上的很多毛病都会带来麻烦,比如,腿脚不灵导致行动不便等。那么,人的理想寿命是多久呢?
活到多少岁才合适
关于人寿命长度的理想值,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做过有关研究,经过大量的调查分析,认为人最佳寿命是在70~80岁。
这个年龄段的老人,身体素质尚可,能够活动自如,不需要身边有人照顾,更没有送去养老院的必要,他们头脑清醒,在某些事情上甚至可以为后辈提出成熟的建议。
这样状态下的老人生活怡然自得,既不会感到痛苦,也不会给子女添麻烦。
现代社会高速变化,老人由于生理机能退减,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较低,而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新研究层出不穷,使得老年人落后于社会发展,极有可能产生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知天命”
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老年,已经没有年轻时充沛的精力与野心,懂得顺应自然规律,遇事不可强求的道理。
人们面对生活中意外发生的事件,经常会感到手无足措,甚至会恼怒。到了老年,身体发生意外的几率大大增加,所以需要学会正确面对这些事情,明白这些意外实质上是自然发展的规律。
我们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正如无法让时间倒流一样,我们也无法让自身逆生长,逃避衰老和死亡的问题。既然如此,调整自己的认知与心态,积极面对显得无比重要。
生命在于深度而不在于长度
活得越久并非越好,一方面要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心理因素。活得久不会象征着成功,被人铭记,死亡也不是一个人的终点,被遗忘才是,每个人的生命无疑是有限的。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写道:“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逝中。这是以实验为依据的严格科学研究的结果,它不以人类的意志而改变。”
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当你无法创造价值,甚至无法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时,你的社会存在感就越低,此时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导向负面,陷入苦恼愤恨之中,这样的生活并不值得追求。
因此,一味地追求长寿是不理智的,或许经过医疗手段可以强行延长寿命,但也只是痛苦而已。就目前来说,有生之年能够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实现心中的理想与抱负才是值得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