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进展》
在很多人眼中,教师活泼开朗,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随时倾听学生家长的困扰,耐心值max;总是正能量满满,为学生排忧解难。再加上收入稳定,一年有很多假期,令很多人羡慕。可是,老师们没有表现出来,不代表他们没有压力和疲惫。
打开社交媒体,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老师偷偷吐槽心里的压力,也可能会看到一个与外界印象不一样的教师群体:
“每天备课压力好大,今天突然通知我要在教师节发言,我不配休息。”
“工作压力太大,没有精力照顾家和孩子,情绪控制也挺成问题。”
“教师这个职业,仅仅教学完全没有压力。可是要拼成绩、要教育管理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要学会因材施教,还要考虑学生的教育背景、家庭背景、考虑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不敢批评、不敢训斥、不敢大声说话,害怕学生心里留下阴影、害怕学生抑郁、甚至更可怕的后果……”
更有某植发机构在微博上对教师群体表示心疼,称碰到一位老师咨询,说自己发际线后移,“不是天生的,也没有家族遗传。我是一名老师,经常熬夜,还要带小孩,精神压力比较大”。
如此看来,教师群体的压力并不比其他工作群体小。
资料图:老师们牵着学生的手走过红地毯步入校园,并接受学生们的敬礼与祝福。 张云 摄
近日,在由民进中央主办的“庆祝第三十六个教师节暨2020·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上,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发布了名为《我国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研究——现状与对策》的研究报告。
报告里说,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工作任务重,加上国家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与民众对教育质量的期待越来越高,教师承受的各种压力不断增强,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心理压力较大,心情抑郁、强迫症、焦虑等问题尤为严重。
该研究抽取了分布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个城市的145所高校中的名教师及3825位中小学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等形式,从性别、职称、年龄、收入水平等角度分析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发现,在高校教师群体中,30-39岁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最低;职称方面,中级职称和副高职称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在收入方面,月收入在6000-8000元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
游旭群分析,这三个指标的重合度较高,符合这些指标的教师正处于高校群体中各方面压力都比较大的阶段。从生活状态来讲,这一年龄段的高校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比较复杂,既是父母,又是子女,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同时面临照顾孩子和赡养老人的压力;从工作状态来看,他们正处于追求事业更上层楼的时期,需要应对与评聘更高级别职称要求相伴随的教学与科研压力。
而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则与高校教师群体有不同的表现:初级职称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中级、副高以及正高职称教师,30-39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较高,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最低。
更为重要的一点,无论是高校教师群体还是中小学教师群体都注意到自身心理健康的现状,有八成以上的高校教师和七成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希望增加心理健康培训,但多因为“压力大,没时间”的原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较为困难。
所幸的是,教师职业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越来越成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共识,从中央到地方都为此出台了相应文件和政策,如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中就提到“要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中新网 刘大炜 李晗雪)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