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进展

综合新闻

卫健委发文探索在学校筛查抑郁症 心理专家:执

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4

新京报讯(记者 苏季 戚望)“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学生列为重点筛查人群之一。

专家表示,本着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在学生等重点人群开展抑郁症筛查是有必要的,但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广泛体检范围,在实际执行层面存在一定难度。

一方面,抑郁症属于精神障碍类疾病,其诊断和治疗必须由精神科执业医师来执行,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不能从事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广泛体检范围,个人隐私如何保障?专家认为,目前发现抑郁症的难度远比发现一般性躯体疾病的难度大。

同时,专家认为,加大科普力度,将抑郁症去“污名化”,降低患者得病耻感非常重要。另外,对于抑郁症筛查涉及的法律和伦理问题,也需要学校、医院、家庭和学生个体等各方共同努力。

有必要“早发现、早干预”

“我有两位朋友,一位看了医生,已经确诊抑郁症,另一位在好友劝说下正打算寻求医生帮助。”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张佳(化名)发现,现在抑郁症似乎变得普遍起来。

“虽然具体的筛查工作还没有开始,但从以往的数据参考和发展趋势来看,抑郁症的发病率呈增加态势、发病年龄也会越来越低龄化。”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培训办公室专项培训师、积极心理学研究者与实践者贾新超表示。

他介绍,抑郁症是社会、心理和生理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在生活中遇有不利事件的人更易罹患抑郁症,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神萎靡,一般会有自杀的想法或已经采取过自杀行为(未遂)。

此次卫健委《方案》要求,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到2022年,学生对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抑郁症就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治疗率提高30%。

贾新超认为,本着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在学生等重点人群开展抑郁症筛查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肖斌也认为,学生群体更容易引起社会关注,特别是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后,做好抑郁症预防工作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贾新超表示,抑郁情绪只是一时情绪不太好,正常人都会有,千万不要对号入座。抑郁症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诊断,其中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持续时间,一般的抑郁情绪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自行恢复,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超过2个星期)。

根据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的数据,全球有超过3.5亿抑郁症患者,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央视报道称,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筛查结果应该交给谁?

不过《方案》要落地,似乎并不容易,肖斌和贾新超均指出,《方案》在实际执行层面存在一定难度。

肖斌介绍,抑郁症属于精神障碍类疾病,根据规定,其诊断和治疗必须有具备精神障碍诊断、治疗资格的精神科执业医师来执行,而学校的心理中心老师,不能从事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

贾新超指出,在抑郁症筛查的专业和效度(准确度)方面,学生的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青春期中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状态变化的动态性。抑郁症的鉴别和诊断又是非常专业的领域,需要遵从相应的医学标准,也需要专家的最终诊断。

根据《方案》,医疗卫生机构使用PHQ-9量表,开展抑郁症筛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形式,为公众提供线上线下抑郁症状况测评及评分说明和诊疗建议等。

肖斌表示,如果仅依据心理学量表的测试结果,是不能诊断当事人是否为某种精神障碍的。抑郁症的筛查,往往需要由精神科医生和病人一对一进行,有问诊的过程并配合相关量表的测试,才有可能得出相对准确的结果。

与此同时,抑郁症筛查纳入广泛体检范围,带来另一个更受关注的问题:个人隐私如何保障?

“如果我有抑郁症,我并不想被别人知道。”一名网友在社交网络上这样写道。《方案》在社交网络上引发讨论,部分网友认为,文件出台的初衷是好的,但担心筛查带来歧视、确诊抑郁症后被他人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