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进展》
虽然现在全职妈妈越来越多了,但是基本上大部分父母还是双职工。这时候育儿就要寻求外部支持,第一个是直系亲属,第二个是保姆,第三个是外部幼教机构。其中,请家中老人“出马”帮忙的家庭,则面临着两代人在育儿理念及方式上有差异,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家庭矛盾的问题。
我们不能全然否认隔代教育,祖辈在教养孩子过程当中是全身心投入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就上海地区祖辈带的孩子和保姆带的孩子的中国语言基准水平以及国外语言发展水平进行了对比,上海祖辈带的孩子,语言发展能力是最强的。为什么?因为老人不嫌烦,和孩子在一起就不停地跟孩子说话,小时候语言发展输入特别重要。
当然,我们也看到它的弊端,就是老人和年轻父母在养育观点上往往有很大分歧,造成了很多家庭矛盾。
老人作为隔代教育者,更需要了解隔代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边界。孩子是父母的,您是帮手,教育不是以您为主。不要与孩子父母“你想你的,我做我的”,彼此不沟通。
孩子小的时候,养育是“养”在先。孩子都没养好,还谈什么“育”?老人在“养”的方面经验丰富,但很多年轻家长急于求成,一门心思只看“育”。隔代教养的冲突就源于此。那么,该如何解决隔代教养过程中的冲突呢?大部分问题都出在老人“完全”取代了父母,承担起所有的养育责任。
在请老人帮带孩子时,应提前告诉老人怎么带,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等等。老人再将一天的情况进行反馈,并就其中的环节与年轻父母协商后再操作。有问题,大家一起谈论,而不是各怀心事,直到最后成为矛盾。
对于年轻家长来说,如果学习真正到位,你就知道孩子0~6岁什么很重要,不能犯的原则性错误在哪里。如果年轻家长对于育儿很焦虑,并期望养娃“零瑕疵”的话,一定要构建好自己的养育知识,掌握好影响孩子成长最主要的内容。
两代人在一起,最根本的冲突是:年轻人在意的事,老人不在意。由于年轻父母缺少养育经验,只能由书面理论到自身理论,对一些育儿问题感到焦虑;而老人认为,自己以前就是这么带孩子的,也没什么问题。
年轻家长要体谅老人带娃辛苦,但对于教育问题还是有一肚子的“苦”:科学的育儿知识老人听不进去,不愿改变怎么办?其实,不是老人不愿听,是年轻人劝诫方式不对。如:老人不让孩子自己穿衣。家长可以劝老人,穿衣让孩子自己做,能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有助于孩子以后学好写字,而且会让孩子找到“我能行”的自信,令孩子在幼儿园里也能表现出众。
如果面对“油盐不进”的老人,家长可以在双休日陪伴孩子时,适当安排锻炼孩子相应能力的活动,不必为了纠正老人而争吵。孩子缺少的活动,周末补回来就好,少一两次不要紧。
年轻父母首先要确立两个规律,一个是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这个要在心底扎根。另一个是我们要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是什么,几岁到底发展到什么水平,什么年龄该做什么样的事儿,这个也是特别重要的。当这两个规律在心里打下底之后,我们面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就不会那么慌乱了。
现在每个家长的手机里面都会有特别多的育儿公众号。我的建议是,看书比看微信好。因为很多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都是互相复制粘贴的,而且很多也会断章取义,甚至为了转发率,起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而书籍本身经过很严密的专业编辑,整个体系是经得起推敲的。
并不是说书上一切都是对的,最终落点要在自己孩子身上。书本知识是前人的经验,这个部分是知识积累,第二部分是你在和自己的孩子互动当中,不断了解他,形成自己的养育体系,这样两部分结合起来,后面整个操作系统就会变得比较稳定。
另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养育孩子的事情,当妈妈或外婆以“做不好”“不会做”等借口来劝阻爸爸的时候,慢慢他就不负责了。但其实,父亲参与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当孩子长到13个月龄时,会下地探索世界,这时候父亲将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安全保障者。如果父爱缺失,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和欲望将会降低。一些孩子的胆小、脆弱,缺失毅力、意志力、抗挫力、勇敢、拼搏等特质,都与父亲角色的缺失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