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目的:探讨激励式心理护理对分娩的临床效应。方法:按产妇意愿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按激励式心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总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实施激励式心理护理可缩短产程、降低难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对提高产科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分娩;激励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一个没有异常产科情况的妇女能否顺利完成分娩,与其精神状态和能否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有关[1],所以对产妇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提高产科质量至关重要。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6年1月至4月,我科接收待产妇342例,除有绝对剖宫产指征者,按产妇意愿选取105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激励式心理护理,100例作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两组产妇在文化程度、产次、孕周、新生儿体重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方法观察组产妇从入院开始,即由助产士陪同熟悉产科环境设施。首先消除入院后的陌生感和紧张感,讲解分娩经过,可能产生的疼痛及原因,着重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讲述同等条件下已分娩产妇的成功经验,激励使其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进入产程后,指导帮助产妇在宫缩时如何保持平静和放松,减轻痛苦,并及时告之产妇产程进展程度,大约距离分娩的时间,使产妇觉得胜利在望,自己的努力有所回报,增加信心。如遇产程受阻,即告之产妇解决方法,使其明白只要密切配合,成功的几率很大,进一步激励产妇,使其坚定信心,阻止其心理上的妥协,直至分娩结束。对照组由助产士按入院常规接待,进入产程后按常规进行产程观察护理。
1.3产痛评定标准[2]按WHO规定的疼痛分级标准,将产痛分为4级:0级(无痛),无疼痛感或稍有不适;Ⅰ级(轻痛):腰腹部轻微酸胀感,不影响休息,即为良好;Ⅱ级(中痛):腰腹部疼痛明显,但仍能忍受,常伴出汗、呼吸急促,睡眠受扰,即为良好;Ⅲ级(重度):强烈腰腹部疼痛,不能忍受,多伴有喊叫辗转不安,甚至哭闹即为差。
2结果2.1两组第一产程对疼痛的反应比较见表1.表1两组第一产程对疼痛的反应比较(略)
注: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两组分娩方式比较观察组:顺产95例,占91%;难产,10例,占0.9%(其中胎吸2例,产钳1例,剖宫产7例)。对照组:顺产74例,占74%;难产,26例,占26%(其中胎吸4例,产钳3例,剖宫产19例)。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两组产程时间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平均为(5.)h,第二产程时间平均为(0.)h.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平均为(9.)h,第二产程时间平均为(0.)h.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2.4两组新生儿窒息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窒息4例,窒息率为3.7%,均为新生儿Ⅰ度窒息。对照组新生儿窒息8例,窒息率为8%,其中新生儿Ⅰ度窒息6例,Ⅱ度窒息2例。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3.1产妇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绝大多数是初产妇。由于缺乏对分娩的直接体验,以及亲友和社会媒体对分娩痛苦的不当宣传,致使许多产妇在分娩期产生显著心理变化,常常处于焦虑、不安、恐惧的精神心理状态。精神心理因素不良会造成宫缩乏力,不协调宫缩及宫颈的痉挛,使宫颈扩张缓慢,或宫颈水肿后停止扩张,从而造成精神心理性难产[3],致使产程延长,难产率提高。同时也促使产妇神经内分泌产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血压升高,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出现胎儿窘迫。
3.2激励式心理护理对分娩的意义激励式是指持续激发人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机体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实施激励式心理护理,使产妇入院后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对分娩充满信心,尤其在进入产程后,通过相对地对产程的限时,使产妇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坚信自己能通过努力尽快顺利分娩。现已证实,积极稳定的情绪能减轻痛苦,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能缓解疼痛甚至无痛,达到提高痛阈的目的。两组产妇对疼痛的反应也证实了这一点。观察组感觉良好者比对照组高36.38%,感觉较好者比对照组高19.76%.产痛的减轻,使产妇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达到缩短产程、降低难产率的目的。同时,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和情感支持,使产妇内环境保持稳定,酸碱平衡,减少胎儿宫内窘迫,从而使新生儿窒息率降低。实施激励式心理护理,增强了产妇对分娩的信心,避免由于精神紧张造成的产力异常,使产妇能耐受这一痛苦,顺利度过分娩期,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