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进展》
长久以来,国产电影总被诟病有科学漏洞。
几周前,中国科普作协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正式成立。科学界和影视界首次有了深度合作的学会型平台。
但是当科学家真的参与电影,两个做事风格、思维个性迥异的群体,能否密切合作?
融合,又能为未来的电影产业、科学发展闯出一条什么样的路?
为电影输送科学顾问
2016年,搭载热门动画系列,一部讲述量子纠缠的小短剧在B站上线。不到一周,点击量过1000万,弹幕上有人戏言“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物理课了”。
短剧的编剧王姝,在北京市科协工作多年,如今是科影融合项目发起人。她感叹:“我参与的科普活动中,规模最大的一场也就6000名观众。试想得做多少场报告,才能影响上千万人?”
2019年全国科普日期间,科影融合项目组走进刘慈欣母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如果搭上“影视”这趟车,科学的传播速度、受众体量,与报告不可同日而语。
如《星际穿越》《流浪地球》,上亿人因科幻电影,对黑洞、多维时空、宇宙天体留下印象,大批青少年也因科幻电影,梦想成为科学家、天文学家、航天员。
中国科协在调研中发现,发达国家早已发力。
200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专门设立了“科学与娱乐交融项目办公室”,职责就是给好莱坞输送科学顾问。
《星际穿越》有物理界巨擘基普·索恩的深度参与,让该片经得起最严苛的科学审视,也让大家意识到,当电影有了科学顾问,会产生何等惊人的视觉奇观。
《星际穿越》官方剧照 时光网
科学顾问不仅用于科幻大片。
比如《冰雪奇缘》项目前期,主创们通过该办公室申请去一家冰雪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的所见所闻给予了大家很多灵感,这才有了《冰雪奇缘》剧本的孵化。
该项目办公室已经为包括《复仇者联盟》《降临》《雷神》《速度与激情》《生活大爆炸》在内的数千部电影、电视剧提供科学顾问,效果显著。
王姝列举了另一个案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从20世纪60年代就成立了娱乐业联络部,提供技术建议、会晤科学家、分析剧本,还把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组装大楼、发射台及着陆设施等供摄制组使用。
对于NASA来说,每一次参与电影的过程,都是一次广告,提升了公众的支持度。有研究数据表明,NASA与《星际迷航》的合作,成功帮助他们摆脱了1986年的“挑战者号灾难”,恢复了机构正面的公众形象。
科影融合,能实现科学的借势传播。2017年,王姝所在的课题组调研了国内100多名科技工作者、80多名影视从业者。
科学家表示,他们愿意做科学顾问,乐意看到科学知识在影视作品中得到生动阐释,但他们不知道怎么做。
电影人的态度则有些微妙,有人担忧科学家会不会“古板”“固执”,不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其中,只有3位有过好莱坞从业经验的人,知道美国有一个办公室,并认可科学咨询的作用,绝大部分人对科影融合机制闻所未闻。
当时间走到2019年春节,《流浪地球》火了。同年,在中国科协召开的科幻事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科影融合项目负责人林育智介绍了项目进展。次年11月,科影融合办公室成立,并确立12部委联系机制。
几周前,中国科普作协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正式成立。
成员中,一头来自科学界,如我国恒星级黑洞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苟利军,而另一头来自影视界,如《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他们分别代表两个领域担任专委会的副主任委员。
你以为的科幻片,或许已变成历史片
一年多来,大量影视项目的科学咨询雪片般涌来。
在某航天题材剧本讨论会上,一位满头白发的少将级航天专家,拿钢笔写了满满7页意见稿带到现场,态度十分认真。
也有专家事无巨细提了诸多建议,宏观如中国航天发展史、航天精神,微观如剧本中航天员的年龄设置能否经得起推敲、是否符合国家航天员选拔现状等。
资深的航天专家们并没有想象中“古板”,反而对影视创作非常尊重。
有专家直言相告,2019年,航天题材的待审剧本量一下子爆发,他们又爱又恨。爱,那么多人开始关注航天事业;恨,绝大部分剧本只是披一件航天的外衣,本质仍是言情剧或职斗剧,剧中人物和航天人的气质并不一致,这让他们对一个好项目格外重视。